成果形式有哪些(成果类型分为什么)

摘要: 一、什么是科技成果“科技成果”在我国是被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从科学学的角度来看,一般认为科技成果泛指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取得的一切技术进步成果。一般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一、什么是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在我国是被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从科学学的角度来看,一般认为科技成果泛指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取得的一切技术进步成果。一般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个环节取得的一切成果。

基础研究是增加科学知识和发现新的探索领域的创造性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应用目标,追求的是学术价值,其成果表现形式为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其内容通常是普遍的原则、定律、理论等。

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知识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一般有一定的应用目标,其成果形式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专利、原理性模型或实验性模型。

开发研究是指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创新新产品、新材料、新流程、新工艺而进行的技术研究活动,有明确的商业目标,追求的是经济价值,其成果的表现形式有技术文件、专利设计、实物样品或样机等。

二、什么是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对处于一定研发阶段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的研究、试验、试制,使之转化为实用的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的技术,即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的过程。科技成果转化包括了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科技成果的工艺化、科技成果的产品化、科技成果的

商业化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几层含义。 

科技成果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或实验室里的成就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实际生产。如果科技成果不成熟,还不能投入实际应用,那么就要继续开展研发活动,把不成熟的技术转化为成熟的技术,把输出方的技术转化为适用于输入方的实用技术。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应用是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改造传统的产业,或者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实际生活以改变现有的工作或生活方式。 

而科技成果的推广是对成熟的技术的扩散、传播和应用。 

科技成果的工艺化、产品化、商业化、产业化,既是科技成果应用的过程,也是科技成果应用的结果。工艺化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的生产工艺,或用科技成果改造旧的生产工艺,这样做或者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者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或者是可以提高工艺质量和产品质量。产品化是利用科技成果生产出新的产品,或者是把科技成果应用于改造现有的产品,使现有的产品降低成本,或者使产品获得新的功能或者提高它的使用性能。商业化是科技成果有了市场需求,或者是技术本身作为商品得到了应用,或者是利用科技成果生产的产品投放到了市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则是指通过科技成果的应用创造了新的产业。 

三、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由于政策、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 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长期以来受到“重成果、轻实践; 重水平、轻效益; 重科研、轻转化; 重成果、轻推广”的思想束缚, 高产出率的背后是低下的转化率, 80%以上的成果闲置, 实际转化率只有10%~15%,大量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逐步形成了由科研机构和高校向政府立项研究,取得成果,然后转化到企业实现产业化的路子,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模式是:


如何成功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在这种模式中,科技成果源和吸收体的行为主体分别由社会上的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承担,成果转化通过技术市场有偿转让的形式实现。这种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不可逾越的困难和障碍。由于成果源和吸收体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成果转化首当其冲的是要处理好二者的经济利益关系。但这是相当困难的,因为科技成果转让远比其它商品交易复杂得多。 

首先,科技成果商品通常不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计量价值、价格标准,而且技术商品存在多次转让的可能。技术商品的这一特性,使得在技术交易中,买卖双方对转让方式、转让价格、权益分配等常有争议,看法相去甚远,造成技术转让的交易成本太高。 

其次,技术商品的价值是隐性的。它通常以知识形态出现,即使以新产品、新材料等物化形态出现的技术商品,也都源于知识形态的新技术。这一特性使得技术交易比一般商品的交易更需要依靠信息媒介沟通供需之间的联系。而目前这类机构并不健全。 

其三,从技术商品的使用价值来看,它并不像实物商品那样直观,并且其使用价值的实现仍需要一个转移和消化吸收的复杂过程,对使用者有较高的特殊要求,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相关的科技知识和技能。这一特性决定了技术交易不是一买一卖的一次交易,成果转化后,仍需供需双方的共同协作,尤其是需要成果提供方对成果使用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但这些作为交易后的行为,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约定才能实现。 

四、技术经营及创新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手段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推动了知识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正面临挑战,而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技术创新模式正在逐步显现。因此,科研活动也需要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对于从事科研活动的机构和人员应以更开放的心态,以符合市场发展方向、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技术经营和创新作为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是一个起于市场又返回市场,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以企业为投资、风险承担和收益为主体的技术经济活动。这与我国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在目的、运行机制和行为主体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在技术经营创新活动中,虽然政府也向科研机构、大学投入少量科研经费,但主要是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基础性研究成果为社会共享,公益性应用研究成果和产业化由政府直接投资,无须向企业有偿转让。而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大量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则由企业根据自己需要利用自身条件和能力在其内部独立完成或出资交由高校科研机构研发,成果的所有权归企业,使得研发成果的成果源和吸纳体的行为主体只有企业,根本不存在所谓“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省去了成果转让这一最易于引起争议的环节,避免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纠纷,从根本上为科技产业一体化消除了障碍。所以,发达国家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率一直很高,达60—80% ,与我国的产业化率不到10%形成明显反差。 

技术经营和创新绝非简单的线性递进关系,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创新链条,而是一个复杂、全面的系统工程。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过程中,技术经营和创新中的两个方向——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可以被看作是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的一对“双螺旋结构”,或者说是并行齐驱的双轮——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只有当技术经营和创新的双翼——技术和应用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和新高潮。科技创新正是通过技术经营和创新来实现的,是其双翼——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催生的产物。 

五、技术经营和创新的手段和方法 

1、通过“政产学研金用”等多种手段,实现技术经营和创新;

2、打造知识链和产业链的通道和上下游势能优势,做活技术经营及创新;

3、把技术变成项目,是做好技术经营和创新的根本和基础;

4、导入市场“三验”(体验、试验、检验),丰富技术经营和创新手段;

推动以终端用户体验、接产企业试验、权威机构认证检验为核心的技术经营创新活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5、强化主体,协同组织,共享共赢,做强技术经营和创新,实现科技成果的成功和有效转化;

6、技术发明人在技术权利人授权下,通过主体创业实现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

六、政策保障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2、《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


作者:胡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