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怀孕期间怎么治疗(乙肝妈妈怀孕注意事项)

摘要: 乙肝患者在怀孕期间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肝功能、调整生活方式、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免疫接种等方式治疗。乙肝通常由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因素引起,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乙肝患者在怀孕期间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肝功能、调整生活方式、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免疫接种等方式治疗。乙肝通常由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因素引起,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干预。

1、抗病毒治疗

妊娠期乙肝病毒载量较高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替诺福韦酯片或替比夫定片等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降低母婴传播风险,需严格监测肾功能和乳酸酸中毒等不良反应。避免使用恩替卡韦片等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

2、定期监测肝功能

每1-2个月需检测血清ALT、AST、胆红素等指标,若出现肝功能异常需及时干预。妊娠中晚期病毒活跃期建议增加HBV-DNA定量检测频率,评估病毒载量变化。检测结果异常时需结合超声检查排除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3、调整生活方式

每日保证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加重肝脏负担。饮食选择低脂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腐,限制动物内脏摄入。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禁止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

4、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孕晚期HBV-DNA超过2×10⁶IU/ml时,需在孕28周起每月注射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该措施能中和母体血液中游离病毒,配合抗病毒治疗可使母婴传播概率下降至5%以下。注射后需观察过敏反应。

5、新生儿免疫接种

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需在不同部位分别注射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和10μg重组乙肝疫苗,1个月和6个月时完成剩余两针疫苗接种。完成全程免疫后需在7-12月龄检测HBsAg和抗-HBs,确认阻断是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