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烂性胃炎与慢性胃炎区别(胃炎为什么叫穷三代病)

摘要: 急性糜烂性胃炎与慢性胃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前者以胃黏膜急性损伤为主,后者则伴随长期炎症改变。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症状特点、内镜表现、治疗原则及预...

急性糜烂性胃炎与慢性胃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前者以胃黏膜急性损伤为主,后者则伴随长期炎症改变。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症状特点、内镜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五个方面。

1、发病机制:

急性糜烂性胃炎多由应激、药物刺激或酒精摄入等短期诱因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常在数小时内发生黏膜充血糜烂。慢性胃炎则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胆汁反流或自身免疫因素相关,胃黏膜持续炎症可导致腺体萎缩或肠化生,病程可持续数月到数年。

2、症状特点:

急性糜烂性胃炎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痛、呕血或黑便等急症,症状持续时间短但程度剧烈。慢性胃炎以反复上腹隐痛、饱胀感及食欲减退为主,症状呈间歇性发作且迁延不愈,可能伴随贫血或体重下降等全身表现。

3、内镜表现:

急性期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多发点状糜烂或浅溃疡,表面可有渗血或血痂,病变范围较局限。慢性胃炎内镜显示黏膜苍白、血管透见或颗粒样改变,严重者可见黏膜皱襞消失,病理活检可发现淋巴细胞浸润或腺体结构异常。

4、治疗原则:

急性糜烂性胃炎需紧急抑酸止血,常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慢性胃炎强调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胃动力等长期管理,需持续用药并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变进展。

5、预后差异:

急性糜烂性胃炎经规范治疗多可在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后遗症。慢性胃炎易反复发作,部分可能进展为萎缩性胃炎或上皮内瘤变,需长期随访以预防癌变风险。